製作人:張淯 社長|文:黃家音|攝影:涂開司| 責任編輯:陳若憐|核稿編輯:劉孟儒
她出生南部政治世家,向來孝順父母、照顧弟妹,父親曾經從政,後來事業失敗,由於家庭成長的歷練,讓黃越綏肩負起很大的責任,必須負起部分的家計,後來為了家計遠嫁重洋,結婚後侍奉公婆、丈夫、孩子。不幸的是,她的丈夫被綁架並慘遭撕票,於是,黃越綏帶著三個孩子返國,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原生家庭,她甘願成為單親媽媽數十載!
黃越綏的人生經歷那麼多的磨練,讓她變得更為堅強,或許因為個性使然,她幽默、開朗、樂於助人、俠肝義膽、有同理心,充滿悲天憫人的胸懷。黃越綏說:「計畫趕不上變化,變化趕不上老天爺的一句話,我用幽默來看待自己,我是達觀不是樂觀。只要年紀活得夠老,就不得不達觀了。」
二十七歲為愛遠嫁菲律賓,與先生鸞鳳和鳴了十五年,黃越綏說:「他意外走的時候,感覺真的沒有辦法活下去,可是一看到孩子跟著我哭感到害怕,我生氣的時候小孩不知所措,忽然間想到即使對先生再多懷念,都應該為這些無辜的孩子負起責任,於是我就訂下悲傷的時間點,給自己一個月走出來。」
忠於自己
不過,我們多數人還是情關難過,在看不開、過不了自己心裡那一關時,常會給自己放不下、忘不了的藉口。這時候該怎麼做呢?黃越綏說:「不要縱容自己的悲傷,一定要定時間讓自己停損,因為我們的人生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,不管是親情、友情、愛情或社會,都對天地有責任和存在價值。所以,不要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情就讓自己覺得沒有存在的價值。」
人生對黃越綏而言,人與人在這個世界不應該有階級之分,雖然社會有身分──社會結構中的一個位置,但,人不應該有階級,應該有的是「身分」。所以,黃越綏認為,我們扮演什麼角色,身分就是角色的扮演。一向就是老天給什麼角色,她就去扮演好「它」,她是一個忠於自己,扮演好角色的人,正因為如此歷練也就特別多!
若說人生像坐雲宵飛車,每一次的爬升、每一次的墜落,都操控不在自己的手裡,任由命運領我們走向人生的高峰或低谷,常讓人不禁怨嘆命運的無情、人生的可悲。黃越綏形容自己是坐「雲霄飛車」長大的孩子,她經歷過所有的甘甜苦辣與痛苦磨難,所以她走起路來比人輕快,登山也爬得比較高,跌下來時可以不以為意接著往前走。她有句「人生活著是為了說故事」的名言,說的就是她是一個故事多的人,這讓她不達觀都不能,因為必須活下去!
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草莓族,無法快速歷練到人生的大起大落,很多人碰到挫折可能就會想要自殺。面對這樣的人,要如何輔導呢?「絕對不能放棄!」黃越綏堅決且肯定地說:「我成立麻二甲之家(未婚媽媽收容安置中心)至今十年,基金會邁入第二十六年,每個送來的孩子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,即使他的父母親放棄他,我們社會都不能放棄他,何況是正常化的家庭更不能放棄你的孩子!」
禮不可廢
黃越綏表示,人就是怕沒有希望!自殺的人通常是在絕望中看不到一盞燈,無人伸手帶給他希望。她輔導過一個有孩子入獄的家庭,她這樣跟家長說:「要給他希望,即使孩子已經被抓,送進監獄,都要跟他說,媽會在,爸爸、媽媽、兄弟姊妹都會在外面等你回來。」
「這個社會因為少子化的關係,造成家長都很寵孩子,讓孩子太過於受到保護、寵愛、滿足,以及被過分重視時,明明做錯了,父母還是會稱讚他,考個60分就好棒,難道考100分就要跟他膜拜了?!」黃越綏說:「這是什麼世界!我真的搞不清楚。孩子罵不得、講不得、管不得,父母還要整天跟孩子說謝謝跟對不起。」
出身這樣家庭的孩子,他變得驕縱傲慢與自我起來,反而聽不進家長任何的話,變成沒有家教與禮貌的孩子,對此,黃越綏堅決主張「禮不可廢」!她表示,現在的孩子即使大學畢業念到碩士,到他家去作客,爸爸媽媽還要到房間請他出來,跟來訪的阿姨打招呼,卻常常換來「她是誰啊!」這樣無理的回覆。
臺灣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父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觀念較為保守與放不開,捨不得放手,無法訓練其獨立,所以才會到現在還出現這麼多婆媳問題。黃越綏認為,要給孩子希望,但絕對不要過分寵愛他。訓練孩子獨立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,比如無論什麼年齡,在孩子放寒暑假時讓他們跟團出去旅遊,或是送他們去夏令營,讓他們自己有機會去磨練,所以很多孩子從夏令營回來,或者住校後,才知道家有多好!
女權運動
走過舊社會男女不平等、重男輕女時代的黃越綏表示,臺灣社會經過民主自由開放後,兩性關係隨著變得開放了,那時候很多人離婚,單親也變成一種趨勢。社會普遍對單親存有歧視,當時的單親大部分孩子的監護權都是由女性來負擔,卻又受到性別歧視,所以單親媽媽不管在社會或是職場上都受到歧視,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學校也很容易受到霸凌。
那時候的社會普遍對離婚的女性、寡婦,或者單親媽媽都有成見,認為寡婦是歹命的女人、離婚婦女是壞女人,未婚生子是不貞的女人。即使像她這樣幹練的女性成為單親媽媽,獨自扶養三個小孩也備嚐辛苦、無奈與無助,黃越綏感同身受地說:「真的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感受到的!像我這樣的女人都會這樣艱辛的想法,更何況是躲在牆角下,一定有很多比我更無助的女人在哭泣。」對從事女權運動的黃越綏而言,無法忍受臺灣社會對失婚婦女的歧視,所以她決定走入草根,開始作實務的輔導工作。於是,她挺身而出於1995年成立「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」。
該基金會成立至今二十五週年,可是實際上已超過二十五年,因為黃越綏先前花了五年在籌備這個基金會,她從花蓮、屏東、臺東、高雄縣,這樣子先做了差不多三年多的輔導工作,同時也幫助原住民婦女團體有能力成立一些屬於她們的單親自助會,最後才正式成立這個基金會。
黃越綏認為,失婚婦女受到歧視的現象經過這二十多年社會現況與氛圍的改變,已逐漸趨緩,就連未婚媽媽也越來越少,當然跟少子化與學校正確的性教育有關,讓孩子們越來越瞭解身體自主權,對於不喜歡的碰觸,勇敢大聲說不!「現在正確的性教育越來越多,很可惜的是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並沒有與學校同步,關照到這一塊,很多孩子透過網路去找性伴侶,或直接約砲友,雖然未婚媽媽比例在下降,但是未婚媽媽的年齡也在下降,我們收到最小的未婚媽媽只有十三歲,她自己都還是個孩子!」黃越綏遺憾地說。
經營婚姻
社會快速變遷,現代男女的情感受到多元情慾文化的波動,外遇、小三和小王的問題頻繁發生,黃越綏對此的看法是比較開放的,因為她認為人類的思想已經不是傳統禮教可以約束,由於社會的多元化、經濟或文化的跨國活動日益增多,再加上同性戀、雙性戀、跨性別的議題已公開,相對傳統「正常化」的一夫一妻制正面臨人性的挑戰,而,往往人性正是關係到感情面,也就是最禁不起考驗之處。
黃越綏表示,現在的人都很長壽,平均活到八九十歲,我們怎麼能夠期待人一生只愛一個人,這是很困難的!她說:「我以前也傳統過,譬如說早期我是反對廢除通姦的,但是後來站在廢除那一邊。因為時代不一樣了,我們很多法令跟想法必須與時俱進。現在歐美、西方文化已經發展到離婚是不需要任何理由,所以我認為所謂的婚外情、小王或小三問題,只要當事人能夠處理好自己的感情,其實是不用太多的法律跟道德去界線。」
「現在,外遇已不是男人的特權!」黃越綏說:「以前都是女性來諮商輔導,看如何抓姦,或是斬斷先生的婚外情。可是現在也很多男生來問我,要如何摘下頭上那頂綠帽子。」黃越綏憶起以前在《費玉清時間》接受訪問時所說的笑話,男生只要多戴幾次綠帽子,習慣就好。女性絕對不是要服從,兩性和諧為什麼要服從?女權地位要達到平等,男人不能只拿義務來要求,相對的女性也可以站在一個對等的地位,也可以主動、浪漫與情趣一點。
黃越綏表示,這是二十多年前的笑話,結果現在變成事實,雖然大家都期待走入婚姻,白頭偕老;愛情可以浪漫,但是婚姻是寫實的,需要面對現實的。再好的愛情也會變質,也往往禁不起時間的考驗。所以,她才會在三十幾年前寫《婚姻靠經營》,當時有十家公司不打算出這本書,因為他們覺得企業需要經營,無人覺得親密關係需要經營,最後是皇冠出版社的平鑫濤先生幫我出這一本書,可是近二三十年大家才覺得婚姻是親密的人際關係,是需要經營的!
婚姻制度
「廢婚主義」(對舊式婚姻──專制婚姻和新式婚姻──自由婚姻表示厭惡,主張者認為廢除婚制是「為世界人類(男女)謀幸福」,人類最大幸福是每個個體的「自由人格」,而「婚姻制度是不適合於『自由人格』的」,故當廢棄之。)從上世紀五四時期談到現在整整百年,這個問題黃越綏怎麼看?她說:「不需要廢除婚姻制度,因為它就是傳統下來的一個法律規範,婚姻制度有一個很重要的主張就是不亂倫。」黃越綏認為,有需要的人自己會去爭取,她不主張廢除婚姻制度,但是她更不主張對婚外情大張撻伐,甚至歧視離婚者。
黃越綏表示,婚姻是為了防止人類亂倫而存在的一種制度,但是從人類過去幾千年的歷史都可看到亂倫的存在,那會影響人類後代,因為亂倫以後還是會「播種」,產下的後代會有遺傳病且壽命不長。所以,她認為婚姻制度還是有存在的價值,有些人相信婚姻就奉為信仰;有些人不相信婚姻,就不結婚,或者只是戀愛不結婚,或者結婚後會跟對方說:「我一時錯誤,所以對不起,還我身來。」
也許大家認為黃越綏客觀,但她認為自己是相當主觀的人,每個人對婚姻的態度不一樣,她的立場就是不主張廢止婚姻制度!黃越綏常常談到「人性」,對此她的看法是什麼呢?她說:「以這多元化的世界來看,我希望你們能夠站在人性的脆弱面上更開放一點,你對人性可以有信心,但不能過分樂觀。」她認為,大家應該對婚姻制度有信心,但是不能過分樂觀,因為外遇可能隨時都會產生。
外遇是人跟人之間的,不是一個女人一個男人出現就可以造成外遇,黃越綏認為,外遇是因為你自己本身在婚姻中多多少少出現倦怠感,或者你剛好處於低潮期,又或者你剛好在想要什麼辦法才能脫離困境。結果,剛好有機會一個人撞進來……通常有外遇的人一定都會數落對方的不對,一定都數落老婆對他不好,或是丈夫對她不體貼,一定不會說是自己太差了,導致今天婚姻不好。老婆對外遇對象這樣訴苦:「唉!我先生不體貼。」於是,那個男人說:「我來代替他體貼妳好了。」要不先生對外遇對象說:「我老婆不瞭解我。」這個女人說:「那我來瞭解你。」
黃越綏女士 小檔案
出生:1947年2月23日
學歷
◆ 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三年制夜間部
◆ 菲律賓大學公共行政管理、工商管理、餐飲管理三個碩士學位
◆ 美國哈佛大學深造,修習各種心理輔導諮商課程
經歷
◆ 總統府國策顧問
◆ 美國哈佛大學東方民族基金會研究員
◆ 美國心理諮商協會
◆ 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協會會員
◆ 美國心理發展基金會(PAIRS)擔任講師
◆ 從事六年臨床實務研究工作
◆ 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
◆ 成立麻二甲之家
榮譽
◆ 菲律賓總統頒予榮譽外國公民資格
代表作
◆ 《婚姻靠經營》
◆ 《黃教授》
◆ 《婆媳牽萬情》
◆ 《葵花笑典》
◆ 《考一張父母執照》
◆ 《婚姻診所》
◆ 《黃越綏談血型》
◆ 《新同志不如老敵人》
◆ 《臺灣婚姻檔案》
◆ 《黃越綏談生活》
◆ 《怎樣享受滿分的婚姻》
◆ 《異色幽默》
◆ 《單親的天空》
◆ 《黃越綏詩集》
◆ 《母女江山》
◆ 《婆婆,是家人不是外人》
◆ 《再考一張父母執照》
◆ 《婚姻是什麼?黃越綏的新手婚姻參考書》
◆ 《黃越綏的意外人生》
◆ 《婆媳學問大:黃越綏解答世代婆媳問題》
◆ 《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:「老」就是這麼一回事!》
主持電視節目
◆ 台視《面對納稅人》
◆ 華視《少年仔 你知道嗎?》
◆ 民視《惹火女人》
◆ 真相新聞網《男人別走開》
◆ SET電視台《新聞不鎖碼》
◆ 東森綜合台《婚姻大拼盤》
◆ 東森財經新聞台《台灣五四三》
◆ 東森財經新聞台《台灣大解碼》
主持廣播節目
◆ 台灣全民廣播電台《黃越綏時間》
◆ 綠色和平電台《黃越綏時間》
◆ 台北之音《台北卡布奇諾-黃越綏時間》
主持Podcast節目
◆ 《恁祖媽來了》
從心而欲
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黃越綏走過孔子說的每個人生階段,她說有日突然收到老人證,但依然生龍活虎全球跑,在自己寫的書《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:「老」就是這麼一回事!》裡就是要告訴大家,要用平常心接受變老,歡喜當自己成佛,要從容地提早準備身後事,舉辦公開的生前告別式,要保有臨終的尊嚴,才能優雅地告別。
黃越綏表示,雖然我們的生命在延長,但事實上我們的健康不能夠延長,我們只會越來越衰老、越來越衰弱。我們會面對疾病不斷地挑戰,不管是急診還是慢性病,都在衰弱中,將來我們要過很久才會死亡。黃越綏瀟灑地說:「我們來的時候不知道是怎麼來的,走的時候總是可以讓自己有個安排,所以我想透過這本書告訴大家不要浪費太多資源,要為自己怎麼死做一些準備,也許不能如己所願。」
黃越綏認為,臺灣人太禁忌去講死亡,所以我要來做一個「生前告別式」,她計畫自己的生前告別式是要賣門票的,所得收入還可以捐給基金會。黃越綏表示,假設她七十五歲做一次生前告別式,最後要以近亡人的身份來答謝大家的蒞臨,然後七十五歲以後居然沒有死活到八十歲,她還要再做第二次生前告別。到了最後真正臨死時,她不希望死在醫院,希望只有她的孩子守在身邊。黃越綏說:「這時候我希望不進食,就喝水,就讓身體一直削弱到最後,我就躺在床上死掉。雖然有人告訴我這個過程會很痛苦,但我相信再難過也沒有比拖著不死更難過,所以我打定主意要這樣子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。」
其實,黃越綏是主張應該要有安樂死的,她希望我可以等到那一天,如果不行的話,就用前面所說的方式進行。人都會怕死,但我不主張放棄生命!但是,她覺得有時候看到老人家會自殺,或年輕人受不了憂鬱的困擾選擇自殺,我們都應該站在比較同情的角度來看他們,而不是用責備的口吻,因為有時候人要自殺也需要很大的勇氣。
達觀人生
對於消解憂愁轉念,黃越綏總有獨特的見解:「天下沒有真正解決不了的事,只有繞不過自己的那道鴻溝。」一個人若沒有相當的覺悟與膽識,怎會如此規劃與安排自己的人生?黃越綏表示,有一天她與悟覺妙天禪師坐在一起自慚形穢,他九十歲氣色好得不得了,看起像六七十歲,氣定神閒得讓人佩服,反觀自己真是膚淺與浮躁。
或許她有受到悟覺妙天禪師的影響,也或許人生走到現在生命達觀也豁達了,自然造就這麼與眾不同的黃越綏!她說,她敬佩悟覺妙天禪師的修養,修禪的人跟平凡的自己就是不一樣,就像有時候她看到大師很禪定,自己就是沒有辦法辦定下來。
但,黃越綏選擇做自己,最重要的是要瞭解自己,也要讓別人瞭解你,這個社會有太多人戴著面具生活,不希望他人走進他的心,但他也沒有企圖走入別人的心,所以這樣子過人生就會很累!
黃越綏表示,她從不做雙面人,不做迎合他人之事。她說:「當然有時候我也會矯情,譬如說自己知道我雖討厭某件事或某個人,卻衝著他笑,自己知道笑得很假,對方看不看得出來我不知道。」沒辦法,有時候在社會上就必須是這樣,但是,大部分時間,她還是用自己最原始的樣貌呈現在大眾面前!